△Lili Elbe(左)與Eddie Redmayne於丹麥女孩中飾演的角色(右)
今年2月12日在台灣上映的電影《丹麥女孩》(The Danish Girl) 呈現了丹麥畫家莉莉·埃爾伯 (Lili Elbe) 的真實故事。此片上映至今在世界各地的票房已破三千萬美元。
莉莉是一位跨性別女性。所謂跨性別,即是LGBT族群裡的T (Transgender),是指心理性別和生理性別不相符的人,也可說是靈魂被裝到了另一個性別的身體裡一般。這樣的人其實很可能存在於你我身邊,只是社會強加於他們身上的壓力,使他們必須為自己塗上一層保護色,以免成為眾矢之的。然而,長期活在虛偽的軀殼之中讓這個群體的自殺率高出常人許多。《丹麥女孩》一片,即深刻地刻畫出跨性別者的美麗與哀愁,也讓更多人能理解跨性別族群改變身體的原因。
1930年,莉莉於德國接受了第一次手術,能在當時那種不友善的環境下活出真我實為一件難事。然而,在電影之外、86年後的今日,現實生活中的跨性別者仍然面臨著許多順性別者(Cisgender)無法想像的考驗。筆者認為,唯有透過互相理解、認知,才能真正消弭大眾對跨性別族群的隔閡與歧視,所以今天,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位跨性別男性Jamie Raines的故事,了解他為何以及如何活出真正的自我。
△Jamie Raines使用睪固酮前(左)後(右)的比對
* 補述
(1) 過去醫學上稱跨性別者的情形為「性別認同障礙」,現已正名為「性別不安」,並不再被視為一種疾病。(wiki:性別不安)
(2) 美國慈善團體Pace調查顯示26歲以下的跨性別者接近48%有自殺傾向
~你知道嗎?~
(3) 跨性別和同性戀並無直接關係,前者著重於性別認同,也就是「我是誰?」,而後者著重於性傾向,即「我喜歡誰?」。一個生理為男性的跨性別女性如果喜歡男性,那麼她的性傾向即為異性戀。(迷思澄清:LGBT族群並不等同於非異性戀族群)
(4) 莉莉在1930年到1931年兩年間一共接受了五次手術。在第二次手術中,醫生移植了一位26歲女性的卵巢至莉莉體內,但不久就產生了嚴重的排斥反應以及其他的併發症,最終被迫切除。有資料顯示,醫生在為艾爾伯移植卵巢時,發現她的體內已經有了一對發育不成熟的卵巢,因此可能證實她在出生時即是雙性人。
(5) 1931年,莉莉接受了第五次、也是最後一次手術。這次手術中,醫生將一個子宮移植到她的體內,希望艾爾伯能夠因此獲得生育能力。然而當時的醫療條件並不成熟,手術也過於激進。手術後,她產生了嚴重的排斥反應,很快於當年9月13日逝世。(詳見wiki:莉莉·艾爾伯)
(6) 美國一項針對跨性別女性的調查顯示:36%的人失去了工作,由於她們的性別;55%的人在租屋時受到歧視;60%的跨性別女性已無家可歸;當展示與自己的性別不一致的身份證件,33%的人受到騷擾和3%已經被毆打。
(7) 2015年,美國發生了超過15起跨性別謀殺事件,殺機多半只是因為被害人的跨性別身分。(延伸閱讀:跨性別者內心最深的恐懼)
(8) 2014年,一名年僅17歲的跨性別者自殺,並在部落格中發佈了她的自殺宣言。(延伸閱讀:跨性別者Leelah Alcorn的遺書)
撰文/影片翻譯:銘米(臉書專頁)